让体育文化“震撼人心”,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10月25日重磅来袭
大众网:10月21日下午,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举行。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市十一运会的开幕式将于10月25日下午三点在枣庄市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,开幕式整场活动将历时约100分钟,分为“暖场展演—仪式环节—主题展演”三大主体部分。

枣庄市体育局局长林捷,市体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赵宇浩,市体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宏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林捷介绍说,开幕式作为市十一运会的“重头戏”,将于2025年10月25日下午三点在枣庄市文体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。
完善赛会指挥体系,让工作运转“有条不紊”
组委会高效运行。市十一运会组委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,分管领导和秘书长任副主任,组委会办公室由市体育局、市直机关工委、市总工会、市财政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国资委负责同志组成。组委会其他9个工作部室,及运动员资格审查委员会、纪律检查委员会均吸纳了21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,各参与单位分工负责、各司其职,协同配合、形成合力,各项工作顺利推进、有条不紊。
坚持节俭办赛。市十一运会既是对经济社会、城市建设、精神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次集中展示,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契机。比赛期间不举行宴请,不搞形式主义,不组织与运动会无关的活动,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。各项经费开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,倡导新风尚,带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。
营造浓厚氛围。为彰显本届市运会的文化内涵,组委会办公室通过征集评审并报组委会审定,确定了运动会的会徽,吉祥物“榴宝”和主题宣传口号“赛事赋能,强工兴产”。在宣传报道方面,组委会新闻宣传部统筹场内场外、线上线下,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立体化宣传报道市十一运会盛况和积极影响,生动展现运动员、参赛群众赛场英姿和进取精神。
统筹推进赛事运行,让竞技构建“体验场景”
市十一运会设青少年组和群众体育组两部分。青少年组共设19个项目,自4月28日开赛以来,前期已经完成了举重、排球、摔跤、皮划艇、赛艇、拳击、网球、柔道、武术套路、羽毛球、足球、跆拳道、乒乓球、游泳、武术散打、篮球、霹雳舞、空手道等18个项目的比赛,参赛运动员3800余人。各项目比赛组织有序、保障得力、竞争激烈、精彩纷呈。目前只有田径项目还没开赛,将于开闭幕式期间在文体中心体育场举行。群众体育组共设22个大项,目前已经完成了拔河、健身气功、门球、大众广场舞、太极拳(剑)、柔力球、健步球、台球、篮球、健身操、围棋、足球、广播体操、象棋、羽毛球、武术、轮滑、健身秧歌、乒乓球、网球、游泳等21项比赛,还有田径项目赛事将与青少年组合并举办。采取“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街”的创新模式,打破传统体育赛事局限于体育场馆的格局,让赛事走出体育场馆,走进人群聚集度较高的场所,打造多元体验场景,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,践行“赛事赋能,强工兴产”的市运理念。
强化赛风赛纪建设,让监督保持“严的基调”
为保证赛事公平公正,组委会着眼打造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水平的全市综合性体育盛会,认真落实竞赛规程,严把参赛资格、竞赛组织、录取名次等各个关口,确保各项目竞赛工作严谨、有序、规范进行。公开、择优选调裁判员,组织运动员、教练员和裁判员签订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责任书,举办反兴奋剂学习培训班。运动员资格审查委员会、纪律检查委员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,强化参赛单位多元监督,将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多方联动、多措并举加强赛风赛纪工作,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赛会环境。在各区(市)代表团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,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违反赛风赛纪和兴奋剂阳性事件。
精心筹备开幕仪式,让体育文化“震撼人心”
开幕式整场活动将历时约100分钟,分为“暖场展演—仪式环节—主题展演”三大主体部分,届时将通过现场演出与仪式环节的有机融合,呈现一场兼具思想性、艺术性与群众性的体育文化盛宴,为全市人民奉献一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、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视觉冲击的视听盛宴。
第一阶段暖场节目突出全民共舞,点燃城市热情。开幕式正式开始前30分钟,市体育局准备了一场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群众热情的暖场表演,为全场预热,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。首先登场的节目是由市老年体协精心编排的《欢庆秧歌》。枣庄市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首个“全国健身秧歌城市”,连续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、第四届老健会健身秧歌交流活动。《欢庆秧歌》不仅展示了本市老年朋友们的活力与激情,更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紧接着是市体育总会组织的“全民健身嘉年华”展演。来自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健步走、街舞、广场舞、健身气功和武术、太极拳爱好者等群众体育组织将集体登场,展示本市全民健身的蓬勃图景。无论是动感十足的健身舞步,还是行云流水的传统武术,都体现了“健康枣庄”建设的丰硕成果,彰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此外,两组由枣庄学院师生倾力打造的原创节目也将惊艳亮相。节目巧妙融合现代舞蹈的律动之美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厚底蕴,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昂扬向上精神风貌与无限创造力,既为开幕式注入青春活力,也彰显了枣庄学院在服务地方发展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积极担当与时代使命。
第二阶段仪式环节突出庄重规范,彰显体育精神。仪式部分是开幕式的核心,体现着运动会的权威性、专业性与组织水平。市体育局将严格按照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标准,确保每一个流程严谨有序、庄重得体。国旗、会旗护旗手与升旗手由枣庄学院22名学生代表担任,其中5名学生代表为退役军人;枣庄学院2023级学生张凯文作为国旗方队领队,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员,参加了今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的阅兵方阵。欢迎仪式方队由240名枣庄市实验小学的少年儿童组成,红旗方队由市体校优秀运动员组成;裁判员方队身着统一制服,精神抖擞,展现本市裁判队伍的专业、公正与权威。社会体育组织方队汇聚了来自全市各类单项体育协会、健身俱乐部的代表,体现本市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。来自各区(市)、枣庄高新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共计51支代表队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开幕活动。
第三阶段主题展演突出区(市)联动,共绘时代画卷。作为整场开幕式的关键部分,文化体育展演是本届市运会最具创新性的亮点。各区(市)分别创作并演出一个具有地方文化标识的主题节目,共同构成一幅“大美枣庄”的壮丽画卷。滕州市选送《最忆是滕州》以“古滕文化”为底色,融合编钟乐舞、墨子思想、鲁班技艺等元素,通过诗意化的舞台语言,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历史,感受“善国”文脉的绵延不绝。薛城区选送《丰碑》聚焦“铁道游击队的故乡”和现代工业重地的发展历程,以雕塑般的肢体语言和恢宏的音乐,致敬一代代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铸就的城市丰碑,展现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。山亭区选送《不墨山亭入画来》以生态之美为主题,运用舞蹈、光影与自然音效,描绘山亭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实践。市中区选送《煤火映初心》深情回望市中区作为传统能源基地的辉煌岁月,以“煤火”为意象,展现矿工精神、工业记忆与城市转型的壮阔历程,传递“初心不改、砥砺前行”的坚定信念。峄城区选送《鼓韵榴乡·盛世和鸣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峄城石榴种植技艺”为灵感,融合鼓乐、民俗舞蹈与石榴元素,鼓声震天,榴花似火,奏响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盛世乐章。台儿庄区选送《灯火里的中国》依托台儿庄古城的夜景意象,以柔美的灯光、深情的旋律与优美的群舞,描绘“江北水乡,运河古城”的千年风华,抒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情礼赞。
六大节目既独立成章,又有机衔接,共同构成“文化枣庄、活力枣庄、奋进枣庄”的宏大叙事。所有节目均坚持“本土创作、本土演出、本土表达”,真正实现“市运会办在群众身边,文化成果由群众共享”。
版权声明
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枣庄生活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