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分类信息 商家 房产 驾考手机端

中国科研团队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奥秘新知

admin 2025-03-24 12:50 阅读数 174 #科技

3月24日,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深层次机制。当前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,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“残余风险”。特别是慢性肾病患者,胆固醇降低对心血管保护效果减弱。神经酰胺,一种鞘脂类物质,被认为可能是“第二胆固醇”,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,但其如何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具体作用机制长期未解。

北京大学孔炜教授团队与孙金鹏教授、姜长涛教授和郑金刚教授合作,近日在《Nature》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:“Sensing ceramides by CYSLTR2 and P2RY6 to aggravate atherosclerosis”。他们首次发现神经酰胺C16:0的内源性膜受体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2(CYSLTR2)和嘧啶能受体P2Y6。这两种受体识别神经酰胺后,通过Gq蛋白激活炎症小体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。

实验结果显示,即使不改变血脂水平,抑制相关受体或使用受体拮抗剂也能阻止神经酰胺的负面影响。阻断两种受体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效果更佳。研究还证实,神经酰胺在慢性肾病患者中与动脉硬化进程加速相关,可能是新型预警标志物,干预其受体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。

此外,研究团队解析了“神经酰胺C16:0-CYSLTR2-Gq”复合物结构,为针对神经酰胺受体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线索。这一发现为解决脂质残余风险提供了新的策略,靶向神经酰胺受体可能成为未来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重要方向。

孔炜教授表示,这项突破性发现挑战了传统的认知,即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主导因素,神经酰胺的作用被揭示出来。“这改写了教科书”,他说。研究团队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多位博士生和博士后,以及山东大学的研究人员,共同完成了这一开创性工作,得到了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。

论文链接:[此处插入论文链接]

版权声明

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热门